程序員最大的BUG:沉迷于細節(jié),看不到全局
當前位置:點晴教程→知識管理交流
→『 技術文檔交流 』
今天和團隊的同學討論一個代碼設計的問題。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做法,而我能明顯看出這不是最優(yōu)解。而且以我對他能力的了解,他不可能看不出問題。可是不管我怎么說,就是說不通他。 這種情況幾乎每天都會遇到,今天是這個人明天是那個人。其實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,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問題,自己可能就鉆進去出不來了。 這種現(xiàn)象,大家經(jīng)常會用“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”來解釋。但是其本質的問題是什么?我們應該怎么避免自己陷入其中呢? 心理學解釋自我沉浸效應
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CPU,當局者所有線程都被“執(zhí)行任務”占滿,就沒空跑“全局調度線程”。從我們能力上講,我們是可以從全局看待問題并給出更優(yōu)解的。但是因為我們“線程”都被占用了,又沒有搶占線程的策略,所以沒辦法做到全局思考。 損失厭惡
對應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上就是,當我們在一個方案上已經(jīng)投入了很大精力的時候,就很難接受別人提出來的新方案。因為如果我們接受新方案,就意味著我們之前的工作就白做了,心里就充滿了不甘。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,當別人給我們講新方案的時候,我們就不愿意去認真思考新方案的合理性。 既然這是普遍存在的心理規(guī)律,我們就需要找到應對方法。 如何避免陷入“當局者迷”學會做自己的顧問 當我們在一個問題上陷入太久的時候,越做越多,越做越難的時候,不要著急,先停下來。 然后這樣問自己,如果這個事是別人做的,遇到現(xiàn)在的問題,我會給他什么樣的建議? 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就可以達到欺騙大腦的作用,減輕損失厭惡心理對我們的影響。同時因為我們停了下來,就可以有空閑的“線程”從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。 借助旁觀者 旁觀者清,是因為他們沒有沉默成本,也沒有被執(zhí)行細節(jié)困住。Code Review和結對編程,本質上就是使用旁觀者來讓我們獲得全局視角。 但是大部分程序員內心都是很要強的,始終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解決,結果卻是越陷越深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本質上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學規(guī)律,不是個人能力問題。所以我們要放下內心的那份“要強”,邀請旁觀者一起看看,往往事半功倍。 學會寫下來或畫出來 當我們執(zhí)行的時候很容易鉆到細節(jié)里出不來,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用筆去把方案寫下來或畫出來。 一是可以強制給大腦做一個“線程的切換”,讓大腦從執(zhí)行細節(jié)轉向全局思考;二是寫和畫過程,本身就會迫使我們從更抽象的方式思考問題。 最后我常?;〞r間去思考這些現(xiàn)象,每次都會對自己和“人”這個物種多一點新認識,感覺挺好玩的,哈哈。 面對各種問題和現(xiàn)象,如果我們總是用從眾心理一味的接受,而不去追問背后的本質,就很容易停留在表面,固化我們的思維。比如總是會用一句“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”來敷衍了事。 成長,不只是靠解決更多問題,更是要敢于追問問題背后的“為什么”。 該文章在 2025/9/2 10:36:59 編輯過 |
關鍵字查詢
相關文章
正在查詢... |